首页 笔记 图片 查字 
汉字:
拼音:nà na
笔画:10
浏览:221
解释:

納 nà
“ 纳 ”的繁体字。
1.入;使入。
“ 納 于百揆,百揆時叙;賓于四門,四門穆穆; 納 于大麓,烈風雷雨弗迷。” 《书·舜典》
“吹呴呼吸,吐故 納 新,熊經鳥申,爲壽而已矣。” 《庄子·刻意》
“牆宇重峻,而吐 納 自深。”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宗经》
2.收藏;藏入。
“公歸,乃 納 册于金縢之匱中。” 《书·金縢》
“ 納 旌弓於鉉台,讃庶績於帝室。”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
“生既不得就其志,死又無以傳其緒。曷以告哀? 納 銘于墓。” 宋·曾巩《戚元鲁墓志铭》
3.引进;接受。
“段干木踰垣而辟之,泄柳閉門而不 納 。”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“傍水遷書榻,開襟 納 夜凉。” 前蜀·韦庄《夏夜》诗
4.取;娶。
“殺三郤而尸諸朝, 納 其室以分婦人。”韦昭注:“ 納 ,取也;室,妻妾貨財。” 《国语·晋语六》
“十七年,内史騰攻韓,得韓王安,盡 納 其地。”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“﹝宗室﹞傾心來往了多時,畢竟 納 了嚴蕊爲妾。”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
“如果朋友们凑趣说:‘那是怕你纳第三个姨太太。’”参见“ 納 婦”。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一
5.结交。
“今將軍當盛位,帝春秋富,宜 納 宗室,又多與大臣共事,反諸吕道,如是則可以免患。” 《汉书·楚元王刘交传》
“温忠慨深烈,言與泗俱,丞相亦與之對泣。叙情既畢,便深自陳結,丞相亦厚相酬 納 。”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6.贡献;缴纳。
“百里賦 納 緫,二百里 納 銍。” 《书·禹贡》
“雍子 納 其女於叔魚以求直。” 《国语·晋语九》
“我们平日衣也穿不暖,饭也吃不饱,辛辛苦苦纳了许多税,捐了许多钱。” 欧阳予倩《梁红玉》第一场
7.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财货于官府取得监生亦称纳。
“那人姓金名滿……少時讀書不就,將銀援例 納 了個令史,就參在本縣户房爲吏。”参见“ 納 監”、“ 納 馬”。 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
8.穿;着。谓以脚跟着入鞋中。
“屨外 納 。”郑玄注:“ 納 ,收餘也。” 《仪礼·既夕礼》
“退則坐取屨,隱辟而后屨。坐左 納 右,坐右 納 左。”孔颖达疏:“ 納 ,猶著也。” 《礼记·玉藻》
9.归还。
“辭龍樓鳳閣, 納 象簡烏靴,棟梁材取次盡摧折。”参见“ 納 禄”。 元·汪元亨《醉太平·警世》曲
10.停,留。参见“納步”。
11.播;下。参见“納種”。
12.见“納納”。
13.用同“捺”。按下。
“把心上火權時 納 ,到晚來把天文看咱。” 明·罗贯中《风云会》第一折
“吴用就血泊裏拽過頭把交椅來,便 納 林冲坐地。” 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
“牌没法打下去了。冠先生与冠太太都纳住气,不在客人面前发作。”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六
14.用同“捺”。低,低下。参见“納頭”、“納拜”。
15.用同“呐”。参见“納喊”。
16.通“衲”。补缀,粗缝。

“刺繡之師,能縫帷裳; 納 縷之工,不能織錦。”裴松之注引晋·王沈《魏书》“帷帳屏風,壞則補 納 。” 汉·王充《论衡·程材》
“改霞欣然接住纸卷,很小心地放进书兜,书兜里还有语文、算术和帮她妈纳的一只鞋底子。”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二章
17.通“衲”。引申为粗劣。参见“納布”。
18.通“軜”。古代驷马车上两旁两匹马的内侧缰绳。
“三公奉軶持 納 。”杨倞注:“ 納 與軜同。軜謂驂馬内轡繫軾前者。” 《荀子·正论》
19.姓。元代有纳麟。见《元史》本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