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笔记 图片 查字 
汉字:
拼音:lán lan
笔画:22
浏览:182
解释:

襴 lán
“ 襕 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 襽 ”。
1.古代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裳形制的横幅,称为襴。加襴之制,始于北周而定于唐。
“士服短褐,庶人以白。中書令·馬周·上議‘《禮》無服衫之文,三代之制有深衣。請加 襴 、袖、褾、襈,爲士人上服。開骻者名曰缺骻衫,庶人服之。’……太尉長孫無忌又議:‘服袍者下加 襴 ,緋、紫、緑皆視其品,庶人以白。’” 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
“所谓 襴 襈,只不过是在膝部加一界线略具形式而已。 沈从文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·唐凌烟阁功臣图部分》
2.指襴衫。
“烏紗小帽耀人明,白 襴 浄,角帶傲黄鞓。”参见“ 襴 衫”。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
3.指襴袍。
“已具 襴 笏”元·胡三省注“ 襴 ,音闌,即今之袍也。下施横幅,因謂之 襴 。”参见“ 襴 袍”。 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宗龙纪元年》
4.通“欄”。界阑。
“鐵券。以鐵爲之,狀如卷瓦。刻字畫 襴 ,以金填之。” 《金史·百官志四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