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笔记 图片 查字 
汉字:
拼音:suī sui
笔画:17
浏览:179
解释:

雖 suī
“ 虽 ”的繁体字。
1.虫名。一种有花纹的大蜥蜴。
“ 雖 ,似蜥蜴而大,从虫,唯聲。” 《说文·虫部》
“曩者濟南苦旱,禱雨師求水蜥易,得之蕅塘中,其蟲身有花斑。案:即 雖 也。” 清·桂馥《札僕·乡里旧闻·虽》
2.连词。表示让步关系。犹虽然。
“嗚呼,有王 雖 小,元子哉。” 《书·召诰》
“文雅 雖 不能及蕭望之、匡衡,然指意略同。” 《汉书·平当传》
“朽蠧不勝刀鋸力,匠人 雖 巧欲何如?” 唐·韩愈《题木居士》诗之二
“我老眼 雖 昏,早已看真了。”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闹榭》
“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,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,虽不妄想发大财,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。” 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
3.连词。表示假设关系。相当于“縱然”、“即使”。
“侍坐於君子。君子欠伸,運笏,澤劒首,還屨,問日之蚤莫, 雖 請退可也。”孔颖达疏;“ 雖 ,假令也。” 《礼记·少仪》
“謁丞相, 雖 三公亦入客次。”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
4.通“唯”。副词。唯有,只有。
“女 雖 湛樂從,弗念厥紹,罔敷求先王,克共明刑。” 《诗·大雅·抑》
“《説文》:‘ 雖 ,从虫,唯聲。’故 雖 與唯二字古通用。” 马瑞辰·通释
“ 雖 無出甲,席卷常山之險,必折天下之脊,天下有後服者先亡。” 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
“ 雖 ,讀曰唯。唯與 雖 古字通……此承上文言秦兵之彊如是,是唯無出甲;出甲,則席卷常山,而折天下之脊也。不更言出甲,蒙上而省也。” 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史记四》
“同爲國家之人,同受國家之事,苟其謀之而必公,行之而必忠, 雖 日弘吐握之風,夜前賓客之席。 明·侯方域《朋党论上》
5.通“唯”。语首助词。
“ 雖 敝邑之事君,何以不免?” 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
“故 雖 昔者三代暴王桀、紂、幽、厲之所以失措其國家,傾覆其社稷者,已此故也。”孙诒让间诂引王引之曰:“ 雖 即唯也,古字通。” 《墨子·尚贤中》
“大王奉高帝宗廟最宜稱, 雖 天下諸侯萬民以爲宜。” 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
6.通“須”。副词。本,本来。
“義帝 雖 無功,故當分其地而王之。”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“掩耳惡聞宫妾語,低顔須向路人羞。 雖 教小事相催逼,未到青雲擬白頭。” 唐·罗隐《感怀》诗
“自從當日分開鸞鏡,好教我乍孤眠夢不成。想起來忽地心疼。 雖 不是我先薄倖,又不是我不志誠,空説下海誓山盟。” 《全元散曲·水仙子·冬》
“將屍放在棺内,縣尉帶了一干人回話:‘董小二屍 雖 是斧頭打碎頂門,麻索絞痕見在。’” 《警世通言·乔彦杰一妾破家》
雖 wèi
“ 虽 ”的繁体字。通“蜼”。兽名。
“獸則…… 雖 、玃。”章樵注:“《上林賦》作蜼、玃。” 《古文苑·扬雄〈蜀都赋〉》
“傅弘業宰天台縣,有人獵得一獸,形如豕,仰鼻,長尾有歧,謂之恠。傅識之,曰:‘ 雖 (原注:以醉反),非恠也。’” 唐·于逖《闻奇录·傅弘业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