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笔记 图片 查字 
汉字:
拼音:yè ye
笔画:16
浏览:283
解释:

謁 yè
“ 谒 ”的繁体字。
1.禀告;陈说。
“﹝孟春之月﹞先立春三日,太史 謁 之天子曰:‘某日立春。’”郑玄注:“ 謁 ,告也。” 《礼记·月令》
“臣聞明王務聞其過,不欲聞其善,臣謂 謁 王之過。” 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
2.指告发。
“楚之有直躬,其父竊羊而 謁 之吏。”参见“ 謁 過”。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3.请;请求。
“宣子 謁 諸鄭伯。”杜预注:“ 謁 ,請也。” 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
“隴西太守鄧融備禮 謁 范爲功曹。” 《後汉书·廉范传》
“性嚴重少言,未嘗以私託人,而人亦不敢 謁 以私。” 《新唐书·郑珣传》
“楚望之子樞,裒其平生所爲文百卷, 謁 予爲序。” 明·归有光《〈戴楚望集〉序》
4.晋见;拜见。
“唯雎亦得 謁 ,雎請爲君見於張君。” 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
“一年三 謁 卧龍岡,却又早鼎分三足漢家邦。” 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
“得與贊公成二老,懶隨貞白 謁 三峰。” 清·孙枝蔚《禅客》诗
“越日往谒张伯济,诘其不应者四事。” 徐特立《致张敬尧的公开信》
5.特指臣子朝见的一种礼节。
“及陛見帝廷,黨不以禮屈,伏而不 謁 ,偃蹇驕悍。” 《後汉书·逸民传·周党》
“范升劾周黨‘伏而不 謁 ’。 謁 ,不知是何禮數。” 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三四
6.名刺。
“高祖爲亭長,素易諸吏,乃紿爲 謁 曰:‘賀錢萬’,實不持一錢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 謁 ,謂以札書姓名,若今之通刺,而兼載錢穀也。”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“楊賜遣融奉 謁 賀進,不時通,融即奪 謁 還府,投劾而去。” 《後汉书·孔融传》
“向者叨被詔除,出分郡組,治任戒道,懷 謁 詣辭。” 宋·刘攽《贺知府某侍读启》
“先是爲政者,務以平易近民,或奉贄納 謁 以身通,皆弗之拒,習爲故常,人不訝也。” 元·黄溍《送周明府诗序》
7.掌管引进谒见者的近侍。
“文宗偃然倚之成功,卒爲閹 謁 所乘。” 《新唐书·李训传赞》
8.姓。汉有谒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