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笔记 图片 查字 
汉字:
拼音:é e
笔画:11
浏览:247
解释:

訛 é
“ 讹 ”的繁体字。“ 化 ”的今字。亦作“ 譌 ”。
1.亦作“譌”。虚假。
“神蓋幽而易激,信天道之不 訛 。” 三国·魏·曹植《橘赋》
“僞也。” 赵幼文·校注引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·郑玄·笺
“妻覩道士,勃然作色, 訛 留設食,虚談過中。”参见“ 訛 言”。 《六度集经·忍辱度无极章》
2.亦作“譌”。讹误;错谬。
“漢武帝元朔三年,封代共王子劉忠爲侯國,王莽之慈平亭也。胡俗語 訛 ,尚有千城之稱。”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
“對酒杯應淺,教書字恐 訛 。” 明·李东阳《归梦》诗
“西山有君子口,疑即《寰宇記》所云君子城譌爲箕子城者也。” 清·纳兰性德《渌水亭杂识》卷一
“察哈尔龙关西南二十里有座高山,原名黄泉岭,俗话讹做黄草梁。” 杨朔《中国人民的脚步声·红石山》
3.亦作“譌”。怪异;怪诞。
“迫而察之,粲炳焕以照爛,倏山 訛 而晷换。” 唐·李白《明堂赋》
“時則有雨水不降,草樹早落,火 訛 相驚,疾疫多作。”参见“ 訛 火。” 宋·梅尧臣《问牛喘赋》
4.亦作“譌”。妖言;谣言。
“ 訛 ,言也。”郭璞注:“世以妖言爲 訛 。” 《尔雅·释诂下》
“凡此五鬼,爲吾五患,饑我寒我,興 訛 造訕。” 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
“則陛下所以身處者,庶幾無憾,而造 訛 騰謗者,靡所致力。” 《宋史·张忠恕传》
5.亦作“譌”。指徒歌;歌谣。
“谣字有或作‘讹’字者,如《风俗通·皇霸篇》载赵王迁时童谣,《史记·赵世家》‘童谣’作‘民讹言’……而其词用韵,实系歌谣之体,与他处‘讹言’无韵者不同。” 朱自清《中国歌谣》
6.吓诈。
“便設了法子, 訛 他拖欠官銀,拿他到了衙門裏去。” 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
“小桐暗想:這是糟豆腐,好 訛 他一 訛 了。” 《负曝闲谈》第二三回
“又不是凭党员讹他的,有啥不能买!” 李準《不能走那条路》
7.书法用语。
“房文昭則雅而和,隱乃 訛 。” 唐·窦臮《述书赋下》
“ 訛 ,藏鋒隱迹曰 訛 。” 唐·窦蒙《<述书賦>语例字格》
8.蛇的别名。
“蛇字古作它,俗作虵,有佘、移、佗三音。篆文象其宛轉屈曲之形。其行委佗,故名。嶺南人食之,或呼爲 訛 ,或呼爲茅鱔。” 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鳞一·诸蛇》
9.通“吪”。感化;改变。
“式 訛 爾心,以蓄萬邦。”郑玄笺:“ 訛 ,化。”陈奂传疏:“ 訛 ,當作吪。” 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“孰 訛 爾質,而伐其成,尚千萬年,爾室之寧。” 宋·曾巩《曾氏女墓志铭》
“歲月遷 訛 ,斯風漸篤。” 《通志·选举二》
“古人已遠,此學罔傳,我作銘詩,式 訛 是觀。” 元·戴良《求诸己斋箴》
10.通“吪”。行动;移动。
“或降于阿,或飲于池,或寢或 訛 。”毛传:“ 訛 ,動也。” 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
“《玉篇·口部》引《詩》:‘或寢或吪,吪,動也。’是正字當作‘吪’。” 王先谦·集疏
“日暮風亦起,城頭烏尾 訛 。” 唐·杜甫《日暮》诗
“有恨難摹,不隄防處女深閨坐,尚寐無 訛 。” 清·杨潮观《黄石婆授计逃关》